求租金無門的鄰居
直到今年2018年7月底,我們大樓外,蜂擁而至數十位記者,紛紛向一樓樓面店家及想前來健身運動的會員,詢問了有關健身房事務及會員出入的營業狀況,同時我們鄰居,健身房其中一位房東也現身說法,他被健身房拖欠了300多萬元房租、積欠了15月的管理費用,健身房掛名的老闆不知去向,而所有的健身設備全部被大房東建設公司給收走。我們的鄰居欲哭無淚,但也莫可奈何。只得祈求未來招租的順利。附帶一提,在2016年11月中時,社區內開始進行了一個酬庸活動,提供了5張VIP卡片供住戶使用,並且另外提供了一張VIP卡片給管委會的會員使用。但依我們眾鄰居所認知,長期我們是便無法得知管委會真實的帳目流向,因此健身房與管委會之間的帳目如何流動,即便我們居於社區之內依舊是探究不出個所以然。
在此提出了幾個我所歸納出的疑點 :
本社區大樓管委會之嚴格,眾人皆知,一般住戶,欲作整修,必須放置一戶20萬元的現金或者支票在管委會內,以確保住戶施工安全及確保未破壞及任何結構體始得領回其保證金,更不用說我的鄰居早已經裝修完畢數年,當初的保證金40萬元整至今還未領回。商業用戶更不用說,若以醫師團隊而言,當初管委會所欲剋扣的200萬元保證金,便已經使得醫師團隊財務出現困難。再依健身房所承租的社區戶數,總共16戶,應該放置320萬於管委會戶頭內,只是至始至終都未聽聞管委會曾剋扣健身房的保證金,使其營業困難周轉不力。恰巧今年20180831,管委會總算製作出了一個表格公布在公佈欄項上,其上列出了總算退還便利商店的裝修保證金40萬元整。便利商店開幕之時是2016年5月,與健身房開幕時間2016年4月,幾乎雷同的完工時間,健身房工程需要裝潢保證金320萬元整;但便利商店卻只要40萬元整,這個由建設公司組成的管委會剋扣了便利商店整整2年的裝修保證金40萬元整,卻未見同期退還健身房的320萬元整的裝修保證金。那麼究竟健身房的保證金較便利商店早退還,或者根本從未繳交過保證金,這些我們不得而知,是否由建設公司組成的管委會對於租客,確實有著根本上的差別禮遇與毫不平等的對待?
2.再論,本健身房是建管處相關人員親自抵達現場,認定確實敲除了16面的隔間牆面,並且多次開罰求其改善,但為何社區管委會標準卻認同了健身房的敲除牆面舉止,並未加以制止,這是一項非常大的工程,別忘了才在今年,
2018年02月11日 01:21 中國時報 張祈/花蓮報導
花蓮大地震造成雲門翠堤大樓傷亡慘重,目前共造成15人不幸罹難、2人失聯,外界質疑擅改設計為倒塌主因,一樓的阿官火鍋,及一、二的漂亮生活旅館是同一位老闆陳光印,面對質疑,他表示,內心非常痛苦,也強調自己沒有更改設計。雲翠大樓屋齡約24年,總計12層樓,1樓阿官火鍋店,2、3樓是漂亮生活旅店,4樓以上則是社區住戶。住戶透露,4年前業者大動作變更設計,為了擴張營業空間,改變大樓結構,大舉拆掉整層一樓隔間,認為變更大樓設計,導致大樓承重量失衡,是造成大樓傾斜的主因。
鏡週刊 發布時間 2018年2月16日08:00
邱耀南透露,漂亮生活旅店4年前為拓展門面變更設計,旅店老闆大舉拆掉一樓隔間,整修後換來了美侖美奐的火鍋店及商旅,但他質疑因此改變了建築結構,導致大樓載重失衡,屬於漂亮旅店的1、2、3樓才會沉到地底。
邱耀南說,業者在整建時,時任社區主委的他曾要求停工,消防局勘查時也發現消防設備、建築結構都有問題,要求恢復原狀,但隨著時間過去,業者賺進了大把鈔票,恢復原狀的要求卻不了了之。
餐旅事業家族 罔顧居民抗議
隔間打通是否會影響大樓結構?還有待專業的結構技師認定,但大樓從一樓失去結構牆的方向倒塌,卻是不爭的事實,本刊記者取得雲翠大樓四樓與一樓平面結構圖比對,明顯可以看出一樓比四樓少了23道結構牆。
我們這社區才剛更新完畢,建設公司所引進的健身團隊,毫不顧忌地敲除了原始核准圖上這棟樓的16面牆,(在此補充一點,並非所有牆皆是實牆,實際上有部分是虛牆,即是以輕鋼架隔出的牆面,那是供市政府於商辦竣工審查專用的牆面,以便未來建設公司所擁有的連號地址房屋產權,可以一次數戶交由同一公司行號承租,以求取最簡易的租賃方式。且輕隔間的築牆費用,遠較實牆來得低,也可省下更多的建築成本,但建設公司實際向市府申報更新帳目時,還是以原核准圖材質價金來申報),因此結構技師雖一再擔保其安全性,但其保證,還是令人無比擔憂大樓結構的真實安全性;相較於我的醫師團隊租客從未敲除任何牆面,只是每日接待不同旅客進出,管委會便認定此行徑將會嚴重影響大樓的公共安全,因此必須以絕對嚴格的門禁限制旅客進出,制肘其營業狀況並極欲除之而後快;反倒敲了16面牆的健身房,管委會卻是深信此健身房的敲牆行徑毫不影響到這整棟大樓的結構與防震設計,也從未勒令其停業。這由建設公司組成的管委會的標準究竟何在,又是如何把關各租客之間的施工標準,確實值得異議。
3.當健身房倒閉的新聞傳遍各大台灣新聞媒體之時,恰巧我人在美國,但那幾日,我的簡訊量卻是異常豐富,多有不識之人傳訊給我,其中有幾則簡訊與幾張照片傳來,著實地引發了我的好奇心。
(陌生的帳號傳來的兩張簡訊圖面)